人力资源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招聘分配中心(C招聘)、组织发展中心(COD)和活力实验室。薪酬福利部下设长期激励管理小组、福利管理中心、员工薪酬中心、薪酬福利综合小组、绩效管理小组。腾讯学院包括领导力发展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培训运营中心。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包括劳动关系组、沟通组和组织氛围组。当然,这个结构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培训专家应该开始通过实际工作积累培训的感性认识。观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包括观察培训经理对培训项目设计的思考,观察讲师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技巧,观察学员在培训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困惑。观察组织细节中还有什么值得优化的地方。观察后总结,不一定要系统全面,尽量写下来,逐步建立自己对培训的理解。如果不明白,要及时咨询上级和同事,虚心提问。当然,你也可以花一些时间阅读与培训相关的书籍或专业期刊,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的方式。
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约束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设计企业个性化培训,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化岗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员工培训后流失的现象。千百天来,企业不仅要用兵一阵子,如何让辛勤劳作、耗费大量时间自用的“兵”,如何避免员工培训后流失,如何让员工培训后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才是成功之路。
除一般轮训外,还必须选好参加培训的学员。因为培训是要花钱的,所以钱应该花在有一定潜力的人身上,也就是学员的可塑性。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又能快速见效。如果学生可塑性差,跟不上教学进度,不仅达不到培养的目的,而且对他的投入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以目前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再在这些人身上投入更多的培训费用。
课程的名称应该告诉每个人它是讲座、培训、会议还是介绍。比如,在我的课程中,学生是“内部讲师”,知识点是“教材开发和讲授技巧”,途径是“培训”。学生们一眼就知道要练,不想练就不来。还有一些课程叫做研讨会、讲座、比赛等等。显然,如果讲座,讲师在讲话,每个人都在听,不要指望有任何互动。另一方面,研讨会基本上没有主角,大家平等地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名字叫培训,讲师一定要让学生多练习,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在培训市场上,不包括教学方法的课程太多了,所以被称为“团队建设”、“生产管理”、“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等话题,谁也不知道讲师会说些什么。
对此,斯伦贝谢中国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刘华女士解释说,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他能做到的只是企业总体目标的一小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合理分工,把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机制,让全体员工形成有机整体,努力实现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