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信息化
富文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岗位外包、员工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企税优化、灵活用工、HR外包、劳务代理,劳动法律、法律咨询、人才测评、人事服务、人事外包、招聘测评等产品及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控制用工成本。与国内腾讯、中兴、松下电器、交通银行
HR信息化
位置:HR智库 > HR信息化 >
HR怎样懂业务——HR转HRBP
发布时间:2023-02-21
  |  
阅读量:0
字号:
A+ A- A

  一段时间以来,hrBP是非常令多数HR者羡慕的职位,不但薪酬比普通HR者高,而且容易受到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的重视,个人发展与晋升的机会显然增多。

  但是,如果普通HR者转向BP,往往对业务会有不知所云的感觉,甚至找不到上手的方法。经过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系统掌握业务:

  1、学会盲人摸象

  因为盲人无法用眼睛观察事物,但可以用手触摸去感受。同样,HR虽然对业务了解不多,同样,可以象盲人摸象一样,从多个角度去感知业务,从而对业务形成一个全息的音象:

  1)人员

  业务团队成员是如何构成的?有哪些职位、人数、各自区域,谁是负责人,骨干人员有哪些,各自专业、学历、经验、责任区域、业绩如何?

  通过对业务成员的了解和研究,就可以掌握业务团队的基本情况,以及需要具备哪些共性特点才能够胜任业务。总之,了解的内容越多越细致,就更有利于BP工作的开展。

  2)文化

  业务文化,可以包括业务规章制度、流程、技巧、愿景等,包括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业务部门各种会议、业务结果等,这些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业务文化的了解,就能够知晓业务工作开展的前因后果,以及业务必须遵循的规则。

  3)专业

  主要是指业务开展的政策、业务目标/指标、业务各项目进度/存在问题、客户所需要产品或服务的详细描述及变化等。

  要了解这些,主要是通过了解公司的业务开展规则、客户订单以及各业务单元召开的总结会等。通过对业务专业技术本身的了解,才能够让BP逐渐打入业务,工作起来,言谈、举止才会成为业务的行家,成为公司业务的一分子,也才能够让业务部门真正接纳你。

  4)资金

  开展业务总是要产生一定费用的,包括出差、广告、活动、折扣、提成、绩效等,凡是业务人员产生的费用,都应该密切关注和研究其过程,为什么费用是那么多,而不是其他数字,为什么不同的区域、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费用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总之,从费用这个线,也可以了解业务的过程、细节以及相对合理性。

  5)活动

  业务开展,前/中/后期总有不少的活动要开展,比如:市场调研、广告推广、产品发布、渠道拓展、优惠促销、售后服务等,跟踪了解的活动越多,越能了解业务的细节,从而把握业务开展的关键。

  只要我们经常性的参与业务部门的工作,从多角度来了解业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一定能够成为业务通,就一定可以用HR的眼光来发现业务问题并提出切实可以行的解决办法。

  2、注意几个环节

  在日常的工作中,与业务人员工作相互交流中,BP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看。

  可以观察业务人员办公环境、工作气氛、作息情况、会议内容等,多看少说。

  2)听。

  参加业务部门各种会议、经验交流、培训、问题解决研讨等,了解业务的过程、重点、难点和问题解决方案。

  3)说。

  尽量利用下班或业务人员相对空闲时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事先做好提问或欲了解内容的功课,不提常识性、外行性的问题,要让问题有一定深度、难度和高度,要让对方有一定的思考,这样,别人才会认为你是用了心的,而且具备了一定业务水平。

  4)做。

  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多的去做与业务相关的工作,比如:走访客户、产品或服务交付、签合同、催货款、售后问题处理等。通过这些实打实的业务工作,可以切实练就和提升业务能力,从而日渐成为业务同事的伙伴。

  5)写。

  对了解的业务,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一定要通过写笔记或总结的形式记录下来,罗列成条款式,将了解的知识、经验、技能写出来,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等。通过动手写,可以更加有条理的认知业务,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观察或检验自己在总结中提出的想法。

  3、关注存在问题

  作为HR,如果涉足业务不深,是很难对业务存在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案的,我认为,要快速成为业务的BP,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

  密切关注业务人员自己提出的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观察方案实施的进度、过程、费用和结果等,然后通过业务会议了解同行、领导对方案的认可度。在了解和认知解决方案时,最好用“5W2H”的眼光来分析,用量化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条理的掌握。

  抓“内行的解决方案”,我认为就是抓住了业务的关键,也是HR切入业务、成为真正BP的重要方法,然后通过平时的业务补课,就可以慢慢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法,毕竟HR也有自己识人/用人/管人的特长。


上一篇:HR高手是如何避免仲裁和诉讼的
下一篇:新员工刚入职就变心,HR应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