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远去,中国企业也将重新踏上快车道,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2021年3月1日,寒流来袭,北方地区迎来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降雪。与突然变冷的天气一样,海底捞的投资者心情也降至冰点。
当日收盘,海底捞(06862.HK)发布盈利警报,公司预计2020全年净利润骤降九成,较2019年少赚20多亿元。
盈警公告发布后,之前一致看多海底捞的投行们纷纷倒戈:中金下调目标价3%;花旗下调目标价至55港元、中国银行更是直接下调至卖出评级。
截至2020年6月底,海底捞门店总数为935家,是2015年底的6.4倍,平均每年海底捞都要开设门店近150家。尤其是最近三年,平均每年的开店数量甚至接近300家。不断增加的门店数是海底捞高速扩张的基石。
在门店数增长的同时,海底捞的客单价也在水涨船高。从2015年的91.8元增长至2020年中的112.8元,涨幅接近23%。客单价的提升进一步提振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但在2020年盈警公布后,海底捞的核心逻辑遭到了破坏。虽然门店数和客单价依然继续提升,但业绩却不及预期,只可能是翻台率这项数据出现下滑,这也就表明消费者对于海底捞的热情正在降低。
虽然从数据上看,海底捞2020下半年的净利润仅降低16.45%,但这却是在门店数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创造的。也就是说,过去那种开店就赚钱的逻辑已经被打破。门店越来越多,反而利润却同比下降,预示着海底捞的单店价值正在降低。
2020年,与海底捞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球,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却高歌猛进。
蔚来汽车用一年时间,将市值从30亿美元左右拉升到了近900亿美元,逼近手机巨头小米集团。
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上市不过半年,市值也从Pre-IPO的不到50亿美元,窜升至300亿美元左右。
而特斯拉全年实现49.55万台交付量,首次录得全年盈利,这也将特斯拉股价一路推高,让马斯克登顶全球首富。
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值陡增,这无疑吸引了各路巨头。行业热潮持续高涨,以苹果造车的实际动作达到顶峰。国内的科技巨头也在入场,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智能汽车公司,小米的造车传闻屡次传出。
与此同时,新造车浪潮的牵引之下,传统车企巨头也争相出牌,上汽、长安、东风、长城、吉利乃至比亚迪,无一例外,都成立了独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这一切的举动,似乎2021年要掀起第二次“百车大战”。
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企业在中国攻城拔寨,海底捞作为中国餐饮历史上最火爆的品牌之一,业绩大幅下降多少有些显眼。
门店越开越多,利润却同比下降,海底捞这种“开店即赚钱”的经营战略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2021年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远去,中国企业也将重新踏上快车道,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对特斯拉的步步紧逼,这三家公司也开始了战略布局:
1、蔚来:补足技术,提升效率
1月10号的NIO
Day上,李斌就表示,自己已经全面负责研发业务,10个研发线上的负责人,都向其汇报。而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体系,包括招募算法负责人任少卿,硬件负责人白剑,以及晋升老将章健勇担任系统集成负责人。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在运营效率上,李斌也有意强化,多位蔚来员工透露,李斌曾在内部号召,要学习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效率。
2、理想:纯电动、智能化研发成为重点
除了蔚来在补技术课,有“抠厂”之称的理想汽车也开始大力度投入技术研发。就在2月2号,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心,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等技术研发。如果除去理想汽车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上海2000人的团队体量已经十分庞大,小鹏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团队也才刚过1000人。
而刚刚过去的四季度业绩会上,理想汽车就宣布将今年的研发投入从去年的11亿元,拉升到30亿元。
3、小鹏:探索用户服务和运营
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小鹏汽车势必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和社区层面做更多探索。例如,小鹏汽车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标是2021年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
同时,在渠道层面,小鹏汽车也向直营模式大幅切换。2021年,小鹏汽车60%的销量都会来自直营。
商场如战场,2021年无疑是新冠疫情后最有机遇的一年,企业想要战场中胜出,突围之路唯有新的价值创造。
—END—
以上是富文人力资源整理发布的相关内容。
富文人力资源是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服务平台,专注为企业提供HCM SaaS、全国社保外包 、薪酬服务外包、积分福利 、节日福利 、补充医疗保险 、年度体检 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咨询“* ”或致电13823604457可了解富文人力资源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