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频繁离职,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公司,而在于其上司:公司的管理者。明明管理者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这样?
1、用福格行为模型,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彼得·德鲁克说:“传统的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有效的管理者时间属于自己。”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中国古代韩非子讲了一句话很经典:“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第一个境界是尽自己的能力做事情,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管理者的误区,不展开说。第二个境界是尽人之力,这没错,因为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别人的能力。但真正好的管理者并不是“尽人之力”,而是“尽人之智”。
所以,如何“尽人之智”?福格行为模型认为,要驱动一个人行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元素:
动机、能力和触发器。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动机,并且有能力去做到,而且有能触发行动的触发器来提醒的时候,一个行为才最终可能发生。
2、重塑“反人性”的管理思维
有20年的管理经验,历任复星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经理、渣打银行中国区人力资源营运总监的叶阿次博士总结过,管理者一般会遇到以下三种挑战:管理者需要为他人考虑、管理者不能盯着别人的缺点、管理者需要练好表达。
人性是“利己”的,但做管理要“利他”,这是反人性的。人性喜欢逞能,一有机会就表现。但管理者不能逞能,而是要“赋能”,要让别人去表现。这也是反人性的。因此,好的管理者,他的思维模式一定是“反人性”的。这也是管理者需要塑造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