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行业资讯
富文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岗位外包、员工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企税优化、灵活用工、HR外包、劳务代理,劳动法律、法律咨询、人才测评、人事服务、人事外包、招聘测评等产品及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控制用工成本。与国内腾讯、中兴、松下电器、交通银行
前沿行业资讯
为何雷军与徐小平都说:合伙人比商业模式更重要?(深度好文)
发布时间:2021-04-13
  |  
阅读量:0
字号:
A+ A- A

很多人感叹新东方的成功,羡慕阿里巴巴的地位,惊讶小米的爆发力,但鲜有人意识到这点——如果背后没有联合创始人无论高峰还是低谷的不离不弃,很难说企业会有现在的辉煌。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612

徐小平: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合伙人比商业模式重要得多

我认为初创企业的合伙人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程度超过你想做的市场方向。

我最喜爱的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说过,“这个人不知道是谁,这个人显然是一个奋斗者”。你能否找到马云做合伙人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第一件事是要找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比你的商业方向更加重要。

那么,为什么要找合伙人?

创业为了什么?当然为了成功。但在创业路上还应该收获合作伙伴、知己朋友、兄弟情谊。这是跟金钱与成功同等重要的东西。你的生命会因此感到更加充实,更加骄傲。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644

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合伙人?

这是《Good Will Hunting》里的一句话:什么是你的心灵伴侣?那些可以跟你较劲的,那些能够毫无保留与你沟通的人,触动你心灵的人。

只有合伙人,才有这种意愿,才有这个资格,才有这种能力。

只有这种人才能在最后,你失败的时候,他跟你一起反败为胜。

否则,你百分之百的股份,我干嘛要跟你一起承担风险。

如何解决没有合伙人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合伙人,没有一两个核心团队成员的话,最好不要成立公司。因为一开始就会注定这家创业公司的基因有问题。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先找人、再找钱。先有人,再有公司。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就将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找人”上。

小米在搭建硬件团队上花费最多时间。因为最初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

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博士之前,小米方面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缓慢,甚至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遇。

“找人”之路可谓困难重重,然而这是必须跨过的关卡。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721

第二,股权的分配要让合伙人觉得他是你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在一个公司里,老大拿着90%的股份,剩下三四个人,每个人一两个点,这家公司基本做不大。

雷军说:我找的核心团队,每个平均谈了5次,每次谈起码10个小时。有一个人,前后谈了15次,但最后没有来,原因是“我认为他的创业精神不够”。现在很多创业公司抱怨找不到人,但我那时是花了150%的精力在找人。开始很难,在2010年11月小米开始做起来,我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找人。

作为“人类历史上达到百亿美元销售,百亿美元估值发展最快的公司”(徐小平语),小米 4 年 400 亿估值背后的用人之道有何特殊之处?他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面对一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有些面试候选人还会犹豫,这时候该怎么办?

也许,个人的力量远远比不上团队的说服力。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755

小米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面对候选人,雷军与创始人团队选择以“车轮战”的方式轮番上阵面谈。

小米手机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从中午 1 点开始,聊了 4 个小时后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军对他说:“我把饭定好了,咱们继续聊聊。”

后来一直聊到晚上 11 点多,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这位负责人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合伙人制:各挡一面的合伙人

创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825

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 1995 年做中国黄页,失败!接着 1997 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雏形,还是失败了!

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 18 个联合创始人。

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而合伙人则只需各管一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也不会管彼此。

这样一来,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决策过程迅速有效。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近期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合伙人的重要性,他表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说到底,用人,是所有企业,都需要,也必须要重视的第一任务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是永恒的。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3.7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股权出了问题

微信截图_20210413141908

得合伙人,得天下!

万科总裁郁亮说,雇佣时代已经过去

合伙人时代已经到来!

把核心员工变为合伙人后,奇迹出现了!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10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合伙人模式,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韩都衣舍,2008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10年在互联网服装品牌排名第一名,业绩突破20亿。

旭辉地产,2012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连续6年业绩保持70%增长,成为地产行业超级黑马。

爱尔眼科,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5年成为眼科连锁医疗第一名,市值达到800亿。

碧桂园,2014年导入合伙人管理制度,3年成为中国地产第一名,业绩突破5000亿。

微信图片_20210413141953

不是你要不要用合伙人管理模式,而是时代已经选择了合伙人管理模式!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误区一】按出资比例来分配股权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误区二】平分股权

据调查,企业股权结构易产生纠纷的3大情形: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1/3、1/3、1/3的占12%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50%、50%的占17%

企业的创始人与股东的股份比例为:40%、30%、30%的占16%

从公司创始开始,“丑话”应该说在前面。如果是五个好兄弟的话,股份就平分,每个人20%。看起来好像很公平,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实并不公平。这种平分股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分歧的种子。有能力的人会想:我比他们都能干,但为什么股份和大家一样?没能力的人可能会想:我可以混日子,吃这份股权。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矛盾会爆发出来,会导致公司崩盘。

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老板不懂合伙人股权,失去市场机会!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微信截图_20210413142040


上一篇:*:这才是中国制造的真实现状
下一篇:绩效管理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