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团员工数量一直稳定在 5 万人左右,为了满足业务扩张需求,美团计划在 2021 年新招 6 万人,美团即将成为继字节跳动后,又一家员工人数在短期内突增到 10 万人规模的互联网公司。
不论是年龄、人数,还是业务和组织的复杂度,这一代的小巨头正逐步向过去他们所挑战的巨头靠拢。美团味儿、字节范儿,它们在成长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样,价值观稀释、中层不作为、管理成本激增,老一代巨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正摆在这些公司面前。但和前辈不同,这一代企业从来不曾停下来解决问题,他们选择,继续大扩张。
1、人才军备竞赛
2021 年初,美团定下新招 6 万人目标,计划在一年内完成。6 万人主要是物流、地推等基础岗位所需,服务于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和 B2B 餐饮供应链业务快驴。
校招是美团今年的招聘重点,一位美团 hr 称,美团计划提高校园招聘比例,同时社会招聘的标准会更严格,相对经验,更看重候选人的潜力。美团招聘部门今年还新增战略分析团队,专门进行管理类的实践研究。该团队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让人才在组织内能够流通,同时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长期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公司往往疏于对内培养人才。既是缺乏精力,也是因为挖人的效率更高。但历史证明,当公司达到一定阶段和体量,人才培养便成为重中之重。这些有实力的大小巨头已经招揽了市面上大部分优秀的人才,有可能外面招进来的人还不如汰换出去的人。
2、宁愿短期混乱,也绝不放弃机会
公司雇员人数快速增长,多是大并购或是人员结构变化导致。美团员工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合并,2015 年 10 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人数增加一倍,达到 3.5 万人。
同时美团长期多业务、多支点并行,其人员增长轨迹和业务扩张脉络一致。
美团效仿的是亚马逊,在高效率、大规模的基础上维持低毛利。在美团的众多业务中,团购是典型的流量生意,只需要撬动商家和用户两端;外卖稍重,要搭建起覆盖广、效率高的配送体系;2015 年,美团开始尝试的同城零售业务更是涉及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多个后端环节。美团逐步向更重的线下业务渗透,6 万人大扩张也由此而来。美团优选和快驴,这些业务均需要大量物流、地推等基础岗位。
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在2017年的一次群访中曾说,腾讯永远不会建立第二支销售团队,它愿意为了追求组织的合理性、管理的高效性而放弃机会;美团哪怕让组织短期混乱、人员冗余,但绝不放弃机会。
这些小巨头认为,公司最重要的不是人数总量控制,而是资源(包括人)如何分配,该扩的扩、该控制的控制。
“招 6 万人还只是开始”。一位熟悉美团的人士说。理想状态下,美团和拼多多等公司将有可能会和沃尔玛一样,不仅控货入仓,还会控制货如何从原产地被生产、运输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