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大学“60后”教授杨宝学的一堂时间管理讲座,冲上热搜。
面对事业和生活的一事无成,不少职场青年沉沦于“丧文化”——越没时间越丧,越丧越焦虑,越焦虑越低效。于是,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山大、挣钱艰难,就成了当年青年的四大真实写照。想走出这个怪圈,杨教授揭晓了答案:一定要做好时间的规划!
1、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有人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时间利用率,即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完尽可能多的事。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怎么做的,恭喜你,到现在你还没把自己搞崩溃。真正的时间管理,并不是分秒之战,而是要做好精力管理、目标管理和情绪管理。精力管理,就是管理你身体的生物钟,让你可以“充电5分钟,工作2小时”。目标管理,就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让你的工作效率落在对未来发展真正有益的事情上。情绪管理,就是学会驾驭情绪,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失去对言行的控制,继而影响事业发展。
掌握了这3个时间管理的“道”,你才能把那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用好,才能让自己忙出成效。
2、四个小窍门
① 规律作息,养成健康微习惯
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就是补充精力的最好方式,能让我们的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除此之外,每天早起半小时,养成早餐和健身的微习惯。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吃个包子,做1分钟平板撑,坚持这个微习惯,你也能开启美好的一天。
② 琐事集中处理,降低情绪能耗
很多职场人都在抱怨“时间碎片化”,但究竟是碎片化的时间让你无法专注,还是你的坏习惯把原本完整的时间碎片化了?你的碎片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自由度就越高,就越能降低焦虑和压力带来的情绪消耗。
③ 拆分大目标,减轻心理压力
二八定律深入人心,可是真正能把注意力放在20%重要事情上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那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点攻克的。
想在职场上高效发展,就要找到自己的“大目标”,然后像杨教授一样,把117篇论文的工作任务拆分到每天的多个时间段,然后以轻松的心态,专注于每一个“小目标”。
④ 有效放松,为下一段冲刺助力
在这个谈什么都“内卷”的时代,很多人对自己的休息时间充满罪恶感,好像懈怠了一分钟都会被人逆袭一样。不要以为放松是在浪费时间,有效的放松其实是在积蓄能量,让你的拼搏更加高效。
时间管理的最大目标,是尽可能提升你在职场上的能力和经验,避免被996和中年危机席卷,最终过上更有品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