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为股市的火爆,公募基金也火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90后、00后,开始进场买基金。
Mob研究院数据显示,仅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基民突破2000万,其中约一半是30岁以下的90后。整个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4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进场的人,都赚到了钱。
尝到甜头的年轻人很热情,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被热捧,一大帮年轻基民在1月26日成立粉丝后援团,像追星一样为张坤打榜。
仅半个多月,行情急转直下。短短几个交易日,张坤管理的一只基金,净值跌去了10%。年前追高进场的新基民,全部被埋。
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投入上十万元买基金,却对基金一无所知。他们跟风投资、频繁操作、追涨杀跌、像炒股一样炒基金,不知道赚的是谁的钱,以及为何亏钱。
2020年最火爆的是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带着基民炒股,一起赚钱一起赔钱,是这门生意的基础模型。
2020年下半年第一周,诞生了首只“日光基”(发售当天就募资完成)——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基金,当天募资超300亿元。
两天后,由金牛基金经理王宗合担纲的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计划募资规模300亿,结果当天上午就认购超过700亿,全天认购1357亿。这个纪录在整个2020年都没有被打破,直到那个被粉丝追捧的基金公司易方达出手。
2021年1月18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发行,当日认购金额达到2374亿元,创下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认购纪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公募基金一下子在年轻人中引爆,“饭圈”入侵,在微博上为易方达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组建了全球后援会,张坤被视为新一代的锦鲤,其头像被制作成海报传播。
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暴富梦。
刘翔俊就是那种“知道理财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理财”的人,过去他把钱放在余额宝,后来发现收益率越来越低,买过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但投入大几千,一个月才赚几十块,划不来。
他 “养基”的出发点非常简单——“有一天发现自己两年前加入自选的一支基金涨了200%”。他从去年5月份开始买各种排名靠前的基金,一共买了22支,每个月买个几千上万块。
他进场时,鹏华匠心基金的千亿认购直到两个月后才出现,各大基金公司的爆款“日光基”,大部分出现在下半年。而从去年5月到2021年春节(2月中旬),A股的创业板指数上涨了60%,很多基金的收益率也上涨了30%左右。
春节到来时,他选择“持基过年”,没有卖出止盈,当时的账面盈利是5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人开始奔走相告,“我买基金赚钱了”。巨大的赚钱效应,激活了年轻人一夜暴富的梦想。他们拿着钱、带着满腔热血,跑步进场。
上一轮如此火爆的基金行情是在2007年。
大江洪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味军从业20多年,2008年他在一家证券公司任研究所所长,市场暴涨带来投资人财富大幅增值,几乎每天中午都有投资赚钱的人请他吃饭。
那一轮牛市中,A股上证指数从998点涨到6124点,两年多时间涨了6倍。而在2020年,很多基金收益率大涨,很多人相信,跟2007年相似的牛市又来了。
90后赵云京开始买基金,是因为有一天,他在手机收到了支付宝的基金推送弹窗,他发现排在前面的很多基金收益率都超过100%,而余额宝的收益率跌到了2%以下。
他在上班路上的地铁通道里、小区电梯的电视屏幕上,看到过不少基金广告,甚至在刷短视频时,还刷到了基金经理的直播。
支付宝和腾讯理财通这种面向C端用户的销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普通老百姓买基金的便捷度。打开手机就能买,而且没有金额门槛限制。
盈立证券副总裁胡博对记者说,他能很明显感觉到,盈立智投平台上的基金比以前好卖,“很多客户会主动选择基金。”
美港股券商老虎证券对记者透露,从去年开始,很多投资者开始关注基金。2021年春节期间,老虎基金超市存量AUM(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去年Q3末330%的水平,Q3末到年末完成了翻倍,而春节后较2020年末的水平再次翻倍。
春节前,基金在加速抱团。源源不断的资金加持,让那些基金重仓的公司获得持续的流动性,推动股价继续上涨。
胡博分析,基金抱团和有没有行情是正相关的,互为因果。“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很简单,我管一支50亿的基金,小盘股你是买不进去的,只能买一些大盘的票,并且是放长线。”
在一些社区APP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大V以及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开始输出基金科普知识、晒基金收益、引导粉丝买基金,给火热的基金行情推波助澜。
姜味军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本时代,每个人手里都有余钱,投资就变成了一种刚需,买基金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
相比2007年,即便现在基金火热,但基金经理粉丝后援团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胡博认为,现在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交互形式变了,不仅渠道更多元更分散,而且互动性更强。
赵云京通过支付宝买下第一只基金时,正是张坤被粉丝后援团捧上热搜那几天。他买了当时热门的招商中证白酒基金,投资两万元。
没想到的,过了个春节,股市暴跌。从2月18号开市以来,以白酒为首的高估值板块持续下跌,赵云京已经亏损近两千元。
经历多轮牛熊转换的姜味军很能理解,“大部分人都过不了这一关,即便是买基金,在最高点买,最低点卖掉,这是很多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
买基金亏钱,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基金,而是参与基金交易的时机或方式有问题。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可统计的535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超过43.92%,但很多基民的收益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甚至是亏损状态。
这说明过程中基民没有长期持有,频繁反向操作,导致跑输基金的平均收益。买基金跟买股票、买信托产品都不一样,买基金实际上是一个半委托关系。
在姜味军看来,买公募基金或者指数基金亏损后骂基金经理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股票基金有最低仓位限制,有些公募基金有行业限制和倾向,需要投资人自己做出仓位和行业选择,你不能半委托给公募基金,让公募基金承担全委托的责任,这一点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管不住自己的手,是为什么基金公司赚翻了,有些基民却亏惨了的重要原因。
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10年投资经验的嘉实基金投资总监洪流对记者说,基金经理做的事,就是买入最好的资产,做长期配置,而不是每天频繁交易。有些投资人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是严重错误的。
洪流进一步分析,基金的手续费很高,投资者申购之后7天之内如果卖掉,要交1.5%的赎回费用,很多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买基金实际上买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网红的市场,频繁的交易周期和交易频率,会让你丧失很多持有的机会。”
“如果市场一直涨,大家赚谁的钱?你赚到是后面疯狂买基金的普通散户的钱。”洪流说。
胡博2007年还在中欧基金任职,他记得,当时身边有好多人,用信用卡套现来买基金,然后用赎回的现金收益还信用卡,再套现出来买基金。
高潮出现在中石油的上市。中国石油于2007年11月5日在A股上市,发行价16.7元,上市当天直接飙涨到48.62元,把市场情绪推到了高点。
狂欢的顶点,往往也是崩塌的起点。上证指数从中石油上市当天的5634点,一路跌到次年11月的1664点。
那一轮疯狂的大牛市,是以很多冲高进场的散户被收割散场的。很多人担心的是,现在的基金市场,是否会出现像2007年一样先火热后崩盘的情形?
相比14年前,当下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洪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以前是所有行业中的企业都在高速增长,但现在已经从高增长逐渐过渡到了一个中低速的、结构性的高质量增长。
从投资者的角度,过去在行情好的时候,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涨,现在,行情是分化的,即便整体行情是上涨,但依然会有一些业绩差的公司股价下跌。
不论市场如何震荡,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通过公募基金的形式流入资本市场。
洪流察觉到了另一个变化。基金行业变化的开始,是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当时最具有标志性的一件事情是打破了金融行业的刚性兑付。信托、银行理财、信用债、同业拆借,全部不再刚性兑付。这意味着,这些投资不再是稳赚不赔。
2018年底,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定位发生本质变化,导致了拐点的出现——政策开始将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未来承载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居民储蓄要透过基金产品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股票型、偏股型、混合型基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喧哗浮躁的全民“炒基”热背后,过去一年很多人通过炒基金赚到了钱。这种赚钱效应,进一步催生了爆款基金的出现,以及网红基金经理的诞生。
对于普通散户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无论如何,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不然,就像那句著名的散户格言所说:“你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会凭实力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