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富文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岗位外包、员工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企税优化、灵活用工、HR外包、劳务代理,劳动法律、法律咨询、人才测评、人事服务、人事外包、招聘测评等产品及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控制用工成本。与国内腾讯、中兴、松下电器、交通银行
新闻动态
位置:HR智库 > 新闻动态 >
有人卡里多了6000多元!个税开始多退少补!你领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1-04-15
  |  
阅读量:0
字号:
A+ A- A
这两天话题“个人所得税”登上了热搜没错!个税史上首次年度汇算开始了!你拿到“意外之财”了吗?
受到疫情影响,原本计划在3月1日开始的2019年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在延期一个月之后终于开始了。
近日,很多小伙伴成功退税晒出了自己个税退税的金额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网友直呼:“退税真香”“天降横财”“火锅资金有了”↓↓↓
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税↓↓↓
也有人遇到系统开小差↓↓↓还有人表示不但没有退税还被要求补缴↓↓↓
01
什么是年度汇算




简单来说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计算税款”,然后多退少补。个税改革后,个税的计算方法发生了改变,即↓↓↓
将以下4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具体计算方式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9年已预缴税额
02
哪些情况可以退税呢





公式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记住↓↓↓只要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报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都可以申请退税。
实践中,一般有7种情况可能产生退税↓↓↓


1. 2019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时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举个例子:
小明1月领取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预缴个税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资4000元,无须预缴个税。
全年看,因纳税人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无须缴税,因此预缴的90元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2. 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的。
举个例子:
小王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按规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但因其在预缴环节未填报,使得计算个税时未减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全年预缴个税1080元。
其在年度汇算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可补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应纳个税360元,按规定其可以申请退税720元。
3. 因年中就业、退职或者部分月份没有收入等原因,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企业(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扣除不充分的。
举个例子:
老李于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1-8月预缴个税720元;后4个月基本养老金按规定免征个税。
全年看,该纳税人仅扣除了4万元减除费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年度汇算足额扣除后,该纳税人可申请退税600元。
4. 没有任职受雇单位,仅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通过年度汇算办理各种税前扣除的。5. 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的。
举个例子:
小赵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1万元,适用20%预扣率后预缴个税1600元,全年19200元;全年算账,全年劳务报酬12万元,减除6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适用3%的综合所得税率,全年应纳税款1080元。
因此,可申请18120元退税。
6. 预缴税款时,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的,如残疾人减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等。7. 有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但预缴税款时未办理扣除的等等。

03
什么情况需要补税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退税,还有人需要补税↓↓↓纳税人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时,应当补税。只有综合所得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年度汇算补税金额在400元以上的纳税人,才需要办理年度汇算并补税。
04
这四种情形不需要办理个税清缴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能退多少税或者是要补缴多少税呢?第一步你需要一个【个人所得税app】如还未下载使用个税APP请查看新手教程↓↓↓
第二步完成了这一步就要到了紧张刺激的申报环节目前有两种申报方式分别是简易申报和标准申报
简易申报:居民个人在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超过6万元且已预缴税款,可以在3月1日至5月31日内,通过简易申报办理年度汇算退税。

标准申报:居民个人在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按税法规定需要年度汇算的,可以在3月1日至6月30日内,通过标准申报办理年度汇算。
来源:劳动报


上一篇:“灵活用工”开启社会化用工新时代!
下一篇:残保金新政策,这样缴可以帮企业省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