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富文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岗位外包、员工派遣、劳务派遣、人才派遣、企税优化、灵活用工、HR外包、劳务代理,劳动法律、法律咨询、人才测评、人事服务、人事外包、招聘测评等产品及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控制用工成本。与国内腾讯、中兴、松下电器、交通银行
新闻动态
位置:HR智库 > 新闻动态 >
“灵活用工”开启社会化用工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04-14
  |  
阅读量:0
字号:
A+ A- A
如果把这场疫情看作一场对企业的“压力测试”,那么用人成本的飙升,直接把许多企业直接送入“困难”模式。
2020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许多企业在接受业绩严重受损的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人力成本压力。
正当所有企业焦虑和恐慌的时候,因疫情下多企业探索的灵活用工却有“逆势增长”的趋向。
首先是选择灵活用工的企业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软件开发、创意设计、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等需求量。
其次是政策的支持,在疫情期间,北京、上海、西安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符合规定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
这些举措无疑是给灵活用工市场开设了绿灯,同时也灵活用工行业按下了快捷键。
灵活用工模式成企业活下的“救命稻草”
采用灵活用工模式,企业可从刚性的人工成本变成弹性制等,解决企业的刚性人工成本高、用工风险比较高、社保和个税负担重、员工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在疫情期间,运用过灵活用工的企业纷纷表示“多项并发提高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真正帮助我们解决了60%人力成本”。
对于未来是否还将继续使用灵活用工,某电商负责人表示“我们准备签订长期合作,除了原有创意设计外,还将开展文案类合作。”
同时,灵活用工模式使得用人成本被分摊,解决企业现金流压力。
对于需求方而言,满足用工方短时间内大量用工需求,解决人员紧缺问题,可以实现个人、企业与社会的三方共赢。
比如某线下教育机构,因疫情无法复工,在2月底与某灵活用工平台完成软件开发、文案策划、创意设计等岗位的定制服务。
仅用了7天的时间,实现“空中课堂”全面上线,为当地近千名学子提供了免费的在线教育服务。据此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以后还将继续使用灵活用工模式。
这次的疫情发生,让B端企业体验到了线上的方便与快捷,最重要的是安全。
未来很多岗位都会演变成多家企业共享一个人才,一个人服务多家企业,人力资源的共享经济会发展起来,这也正是灵活用工的核心逻辑。

一场“自由职业”的实验就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一场“自由职业”的实验。
晚上10点半,B站签约主播KEI准时开播。她在直播间内发起了话题分享,直播间内人气高涨,抽奖弹幕不断刷新。
疫情期间,她明显感觉“直播间的人数是以往的两倍。”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其仅仅在2月5日的直播,就有超过1.2万人观看,弹幕条数2.6万,最高热度达到4.2万,付费礼物价值超过8000元。
据媒体报道,4月1日晚上8点,罗永浩在抖音首次直播带货,交易额超1.8亿,累计观看人数4892.2万;4月10日进行第二次直播,交易总额4000万元,总销售件数超43万,累计观看人数超1150万。
网红主播属于灵活用工市场里典型的高收入职业。
有数据显示,我国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不断走高,2017年自由职业者在灵活用工种类中的占比就已经超过20%。

从大年初四到今天,程序员李鸣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开工。李鸣去年12月底因为996的加班吃不消,就从前单位辞职了。
休息了大半个月后,本想年后再找工作,就暂时从朋友那里接了一个项目做。
结果疫情导致各家做线上服务的平台爆发式增长,李鸣一个项目没做完又接到了别的朋友的请求。
春节到现在收入并未受到影响,李鸣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他发现自己开始自学处理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的需求,还需要和不同的陌生人进行高效配合,这些都是全职工作中不曾收获的能力。
据数据显示,白领人群中的很多岗位从业者,诸如设计、摄影、编程、剪辑、知识付费讲师等等,疫情期间不受影响。
一方面,这些岗位所涉及的大多属于在线产业,另一方面,这些从业者的技能在灵活用工平台很容易找到工作。
这一现象或许会给很多职场白领一些启示,是否多一份技能,能够在特殊时期多一份保障。
灵活用工行业走向何方?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灵活用工”商标的企业一共有120家。
2000年以前成立的有2家,2001~2005年成立的有5家,2006~2010年成立的有3家,2011~2015年成立的有8家,2016年~2020年成立激增到了69家。
目前,在国内有近30个行业中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这些行业包括自媒体、视频、医疗、教育、法务、旅游、研发、广告设计、翻译、保险、传媒等。
这些行业中,这些群体全都是灵活用工的场景,如直播网红、自媒体大V等等。
大家从方方面面都可以体会到,未来很多企业会慢慢变成灵活用工,比如研发、设计、文案策划、销售推广等。
很多企业其实都已经在使用灵活用工模式,都是以项目制在运行。
疫情事件,会推动灵活用工行业迎来新的增长拐点吗?
当然会。据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平台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62%,新增注册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1%。
无论是企业主对于用人模式的态度转变,还是从业者对于灵活用工的意识提升,对于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都有正面的推动意义。
纵观行业全局,标准化程度高、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仍然是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的主流。
但是随着年轻群体的从业意识转变,第三方平台的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型岗位或将成为灵活用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政策层面来说,2019年11月4日浙江人社厅就发布了《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优化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新业态企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可以采用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新业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可以与从业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订立口头协议。新业态从业人员在不影响本企业工作任务完成且原单位未限制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新业态企业通过劳务外包、加盟协作和其他合作关系等形式,与新业态从业人员签订民事协议的,应当合理确定企业、从业人员、合作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2020年2月7日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意见指出,鼓励企业灵活安排工作时间,鼓励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这也是“灵活用工”一词首次写入人社部的文件中,此前更多地是被各级政府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对灵活用工模式的认可,在国家政策角度推动企业雇佣理念转变。
2020年4月2日深圳人社局发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工作的通知》支持企业灵活调剂配置员工,缺工企业与劳动力闲置企业可通过签订民事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灵活用工行业的未来,由政府政策规范、企业合规操作、从业者意识和技能的提升、第三方平台保障这四重因素共同推动。
灵活用工模式绝不只是当前的一种应急措施,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面对日趋激烈变化的商业环境,未来的工作模式也正随之发生变化,危机的当下,更加灵活的企业将更容易适应改变,也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上一篇:“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走红背后,谈谈年轻人的另外一种工作选择
下一篇:有人卡里多了6000多元!个税开始多退少补!你领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