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热搜为这件事而爆,全网刷屏——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上午10点30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灵活就业吸纳重点人群,助力脱贫摘帽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此次疫情却给我国脱贫攻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贫困人员外出务工受阻,导致出现因疫致贫、返贫的现象;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持续不断降低,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扶贫。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圆满成功,得益于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措施,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支持各类平台经济加快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了平台经济的灵活就业吸纳能力,使更多贫困人员通过各类灵活就业形态,实现了脱贫增收。
灵活就业本质上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高质量就业方式。在过去,灵活就业被广泛视为是保姆、清洁工、砖瓦匠等低端就业形式,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地位也普遍较低。在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就业的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新时代新需求和新供给的高效匹配。
如今,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直播网红等灵活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不仅工作时间自由灵活,而且收入水平也较高,甚至有不少直播带货的灵活就业者月入数万数十万。可见,数字经济下兼顾自由和收入的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质量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深度挖掘和高效配置。灵活就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各类高质量需求的持续迸发和满足。在此背景下,网约车、共享住宿、跑腿等灵活就业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集聚、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在各类灵活就业机会中,虽然有一部分长期从业者,但更多的是季节性、临时性、过渡性、试探性的短期从业者。在就业形势较好时,更多人通过灵活就业兼职工作,补充收入改善生活。在就业衰退时,则更多人依靠多样化的灵活就业机会稳定收入来源,等待时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随进随出的灵活就业方式,有效降低了规模化失业风险,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显著。
各类灵活就业机会已经发挥出巨大的稳就业价值
灵活就业持续高速增长,就业吸纳效应突出。近年来,以共享经济为典型的灵活就业新业态一直保持高达30%以上的年均增速,日益成为我国就业创造和就业带动的新亮点。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在整体就业形势面临较大压力且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的就业仍然保持了正向增长,对于全社会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灵活就业包容性强,已成重点就业群体的重要就业渠道。相比传统就业方式,共享经济等灵活就业平台的就业包容性更强,平台上既有专业能力极强的高收入者,也有大量技能不多、勤奋努力的就业困难群体和脱贫攻坚者。如在网约车平台上,有51.5%是农民工、12%是退役军人、6.7%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他们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此外,各类灵活就业平台也通过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间接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灵活就业成为长期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疫情形势逐渐稳定,但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缓慢,全年稳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疫情冲击,在短期内暴露了我国发展动能转换之下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急需巨大的就业腾挪空间。面向未来,我国亟需支持灵活就业模式创新发展,还加快研究灵活就业配套措施,拓宽灵活就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强灵活就业稳就业助扶贫的积极作用。
米仓科技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灵活就业成为一种主流工作方式为使命,搭建灵工招聘,灵工管理,灵工人才后市场一体化灵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作用,改进就业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更好服务于稳就业大局,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